2019年国家级陕北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神木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物展在神木文化馆二楼举办。本次展览由神木市文体广电局主办,神木市文化馆承办。农历正月初八,神木剪纸、刺绣、面人、地毯、石雕、木雕等各类展品悉数亮相,为依旧寒冷的初春增添一抹迷人而又温暖的色彩。
神木面花的制作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神木面花在农耕文明进程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和重要的价值。它不仅具有繁多的种类、丰富的内容、广泛的题材、鲜艳的色彩和多变的形态,逐渐成为了一种独具特色的工艺品,具有很高的美学、历史学、社会学和民俗学的科学研究价值。
神木民间刺绣艺术品大都出自农村劳动妇女之手,标志了人们对美的向往和创造力。神木刺绣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着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反映了神木独特的风土人情。
神木手工地毯被誉为“铺在炕上的画”,它起源于游牧民族,在民族融合过程中进入神木,融农耕文化与草原文化于一体,体现出鲜明的艺术特色和精美的传统手工技艺。它以羊毛为原料,用传统手工编织而成,具有毛质优良、工序繁多、图案精美、结实耐用的特点。
神木剪纸构图简单、线条粗犷,剪纹明快,寓意深刻。图案多以人物、动物、花草为题材,造型古朴生动,风格自由夸张,表达了神木妇女自由的天性和朴素的情怀。
神木石雕是指用各种可雕、可刻的石头,创造出具有一定空间的可视、可触的艺术形象,借以反映社会生活、表达艺术家的审美感受、审美情感、审美理想的艺术。常用的石材有花岗石、大理石、青石、砂石等。石材质量坚硬耐风化,是大型纪念性雕塑的主要材料。
木雕是雕塑的一种,是我国的一种民间工艺。木雕可以分为立体圆雕、根雕、浮雕三大类。木雕是从木工中分离出来的一个工种,在我国的木工分类中为“精细木工”。
神木木雕历史悠久,独居特色,是旧时富户人家装饰门楣、床帏等家具的首选工艺。
神木民间匠艺画作为民间传统美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悠久的历史,全市各地均有涉猎。最流行和最具影响力的有壁画、炕围画和民间风俗画,这些画像的产生和发展反映了不同时期人们的生存环境和生活情趣,丰富和提升着人们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品位。
神木二郎山庙会是融宗教信仰、文化娱乐、商业贸易于一体的民俗活动。二郎山位于神木市城西,又称西山、笔架山、驼峰山。二郎山庙群始建于明代,后经历代续建修葺,在长达一公里的山脊上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地建成集佛、道、儒三教合一的各类建筑三十余处,并有大量的雕塑、绘画、碑碣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每年正月初八、四月初八、六月廿二在这里举行大型传统文化庙会,届时晋陕蒙等邻近省区的游客商贾云集,香火袅袅,各地的善男信女八方而来,人潮如海,场面极为壮观。
神木铧山七月十五放河灯始于宋代,经元、明、清三代发展渐成规模,其目的由最初的河神祭拜以及祭奠河中冤魂,逐步演化为祈福求祥的民俗活动。今天,人们通过放河灯祈求生活富足、人丁兴旺、家宅平安等美好心愿,赋予了这项古老民俗活动以浓厚的现代气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