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历8月16日,正值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前一天,经过三天雨水的洗刷,神木的天气已不那么燥热,阳光偶尔透过云层洒下来,驱走恼人的潮湿。在这清新温和的日子里,神木阴山路社区为了丰富社区文化,加强社区与群众之间的联系,增进邻里间的团结友爱,同时关爱孤寡老人以及残障人士,特组织了一场主题为“和谐邻里情,携手捏面人”的活动。本次活动地点设在阴山路社区院内,主要参与人员有陕西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人)的传承人之一刘兰芳,以及该社区全体干部工作人员和居民代表队,放眼望去,清一色的娘子军。
中午13:30分,主持人向大家阐述活动规则并宣布捏面人活动正式开始。话音刚落,大家便争先恐后的忙碌起来,有人揉面,有人捏面人,有人准备蒸锅。她们个个心灵手巧,不一会儿功夫,一个个栩栩如生的面人就呈现在我们面前,甚至还有人捏了“两学一做”和“安全生产”这样鼓舞人心的面“人”;面人捏好了,就该入蒸锅了,只见一位大姐拿着一把菜刀,利落的铲起案板上的面人放入热气腾腾的蒸锅,接下来,只需耐心等待十几分钟,便能看到白白胖胖的面人了;最后便是“点红”,说是点红,其实有三种颜色:红、绿和蓝,当出锅的面人被点了红以后,才算真正完成,之后,便可以放到阳光下晒干了,晒干后的面人即可以长久保存。
在所有面人中,要数刘兰芳老师的面人最为精妙,最符合我们传统面人的风采。尤其是她捏的大肚罗汉,是我们几代人的情节所在。而且她的每个面人都有它独特的故事,活动中途,有人到她面前讨教,她都会耐心地讲解。
捏面人活动还在继续,炉上热气腾腾,手中盘龙握凤,空气中弥漫着轻松、和谐的气氛。为了照顾到弱势群体,社区领导精心挑选了一盘蒸好的面人,带领两个工作人员来到一户残疾居民家里,在送去节日祝福的同时,又详细了解了伤者的情况。
神木面人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极高的艺术价值,是陕北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它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变化,已不单单是用于祭祀或跪拜祈福,而是人们对祖辈们技艺和精神的传承以及对下一代的美好祝愿。希望通过一年一度的捏面人活动,可以让我们的面人带着我们每一代人的祈愿一直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