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神木分会场地方节目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人民群众的赞美和叫好声一浪高过一浪,然而,这只是此次艺术节的冰山一角,接下来还将迎来湖北、甘肃、浙江甚至中国国家剧院等的8部话剧参评舞台表演艺术的最高政府奖项——文华奖。
此次参评话剧将分别在神木大剧院、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师生活动中心以及神木北元集团公司职工活动中心上演。
神木大剧院演出剧目:
话剧《台北新娘》,该剧以远嫁台湾的湖北新娘为原型,以三代大陆新娘情感命运为主线,以观照两岸关系中三个重要的历史阶段为剧情节点,同时将炎帝神农文化底蕴作为精神焦点,围绕婚姻与爱情来编织故事。其通过土家姑娘田露嫁到台湾后所面对的婚姻、家庭、生活、观念等一连串的冲突发展,展现爱情的凄美、生活的艰辛、情感的纠葛、价值观的差异、世俗的偏见,最终实现对彼此文化差异了解、认同、改变、融合,用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感人至深的故事,谱写出了一曲绵长而温暖的爱情故事。
话剧《天下第一桥》,该剧是甘肃省话剧院投资300万元精心打造,邀请国内著名导演胡宗琪执导,隆重推出的一部话剧。该剧展现100多年前,滔滔黄河冲垮了在风雨飘摇中服役了500年的兰州镇远浮桥,饥寒交迫中挣扎的苍生只能望河兴叹。时任陕甘总督升允,兰州道台、甘肃洋务总局总办、建桥总指挥彭英甲等,请德国专家,利用3年时间,在镇远浮桥原址上建起了黄河铁桥,确保南北通畅。
全剧以彭英甲筹款建桥展开,围绕母子之情、师徒之情、丧女之痛、戴枷建桥等,展示了其敢为天下先,克服阻力造福百姓的感人故事。
话剧《老大》,故事以曾经的船老大冯国良执意回到即将被开发为洗浴中心的海岛为开端,回忆了他在这座岛上刻骨铭心的经历,以及如何从一个渔民成长为船老大的过程,由此牵出了他对于家园、对于灵魂安放的思考。
榆林职业技术学院神木校区师生活动中心演出剧目:
话剧《雨花台》,雨花台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和爱国志士最集中的殉难地。从1927年至南京解放,成千累万的中华优秀儿女慷慨赴死,用壮烈的牺牲铸就了新中国的诞生之路。
话剧《雨花台》自2015年9月28日首演以来,已在南京、北京、上海、武汉、广州正式演出40场,共有6万余人次党员、大学生观看,深受震撼。“信仰至上、对党忠诚、舍身为民、勇于担当”的雨花英烈精神,通过艺术的呈现,直抵观众心灵深处,并进一步弘扬传承。
话剧《大山里的红灯笼》,故事讲的是在北方一个贫困的山村小学有一群乐观、坚强、善良的留守儿童;他们总是天不亮就举着红灯笼去上学。他们在班主任于老师的带领下,快乐的学习着、生活着。一个叫郑天宇的城里孩子来到了这里,打破了山村小学的平静,也闹出了很多啼笑皆非的笑话。大山里的孩子们用自己的行为感染着天宇,天宇也在一步步的转变中学会了珍惜、勤奋、感恩和奉献,并把城里的新思想、新意识带到了这里。在天宇离开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在远山深处亮起了一盏盏的红灯笼为他送行。
话剧《伏生》,由中国国家话剧院出品,国家一级编剧孟冰和青年剧作家冯必烈编剧,国家一级导演王晓鹰导演,国家话剧院演员侯岩松和涂松岩主演。话剧讲述了秦时统一天下,伏生通晓儒学精髓,被立为博士。秦始皇下令“焚书坑儒”,古代大儒伏生以生命保护了儒家大成之作《尚书》,使之免受焚烧之祸。
神木北元化工集团公司职工中心演出剧目:
话剧《徽商传奇》,该剧是“安徽新创精品剧目进京展演”剧目之一,由安徽省话剧院出品,讲述了一个“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的荡气回肠的传奇故事,被誉为是“一出关于徽商徽人徽文化的诚实之作,一部探索中国话剧民族化道路的创新之作”。
话剧《凤凰》,该剧以民营企业凤凰集团的三次董事会为构架,讲述浙商创业过程中的坎坷与传奇。创业初期,他们走街串巷,几起几落,历经坎坷,最终创立了令人瞩目的商业帝国。随着时代的变革与发展,他们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三十年的往事与现实的交叉,爱情,亲情,民情的相互纠葛,凤凰将新时代的浙商推向世界经济的宏大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