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3月22日上午,神木县参评省艺术节目座谈会在我馆二楼多功能厅举行,神木县文体广电局局长李建军、文艺科科长张引平、副科长侯智慧、神木县文化馆馆长刘香妮、党支部书记张晓方、副馆长折有刚、刘强以及神木本土各界老中青艺术家和文艺创作者参与了本次座谈会。
神木县由于场馆建设完善、硬件设备齐全、文化艺术氛围浓厚,再加上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神木分会场活动的成功举办,很荣幸的成为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的主办场地。本次座谈会将着重讨论并研究参与本次省艺术节的当地特色精品节目。
座谈会开始,大屏幕上播放了本次讨论的三个主题视频,分别是:神木酒曲、遗鸥和手工地毯。
神木酒曲是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之一。神木自古就有饮酒唱酒曲的习俗,再加上受黄土文化和草原游牧文化的影响,在神木不论男女,都表现出豪放粗犷的性情,人人都喜欢饮酒,也喜欢借着酒劲抒发内心的情感。因此就形成了有酒就有曲,无曲不饮酒,无曲不成宴的饮酒习俗和文化特色。本次座谈会将讨论如何将神木酒曲以不一样的艺术形式在省艺术节期间呈现给观众。
除了神木酒曲,还有另外一个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手工地毯。现在我们常见的多是机织地毯,手工地毯似乎要退出历史舞台了,这是现代科技的进步,但也是神木的传统文化正在被遗失的现象。所以为了手工地毯的继续传承,也为了让年轻一代了解手工地毯的形成、发展及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如何将手工地毯从展厅搬上舞台也成为本次座谈会讨论的重点。
第三个主题就是在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期间被搬上舞台的,取材于神木红碱淖珍禽,旨在呼吁大家保护环境的少儿舞蹈剧:《遗鸥》。遗鸥以舞蹈的形式呈现在大家面前,不仅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对环境保护的一种责任感的体现,也是他们对神木本土文化潜心探索的结果。它作为一支舞蹈是非常优美独特的,作为一个故事,它也是动人心魄的。但是,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它还需要更完美才能走得更远,才能让更多的人欣赏并受到启迪。这也成为本次座谈会的讨论主题。
看完视频,刘香妮馆长就我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做了简单介绍。接下来各位艺术界不同领域的专家、老师们便开始了激烈地讨论。大家各抒己见,从每个主题的历史背景、艺术形式、发展方向、舞台表现、灯光配置及其所要向群众传达的思想意义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最后,文广局局长李建军发表讲话,在肯定了舞蹈剧《遗鸥》的艺术性和创新性的同时详细说明了其存在的不足之处,并给出了修改意见和建议。就手工地毯方面,李局长建议通过歌伴舞的形式,配合以打击乐,展现男女共同劳动编织手工地毯的工作流程,在艺术中表达他们对生活的赞美,并以此向观众传达出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总结经验 ▶
◀ 创精品节目
第八届陕西省艺术节是属于我们全省的艺术盛宴,也将是神木近年来文化艺术发展成果的一次重要检验。在神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再加上筹备第十一届中国艺术节神木分会场的实战经验,神木县文化馆作为汇聚神木本土艺术人才的中心地,自然首当其冲成为省八艺节的主力军。接下来,文化馆全体人员将会积极吸取以往经验,继续深入挖掘本土文化,创作更多精品原创节目,繁荣我县文艺事业,扩大我县的文化影响力。